常州茶山街道荡南村委白荡浜河段,一张用竹条编织而成的“人工浮岛”,被小心翼翼地投放到了河水中,几名工人在“浮岛”上栽上水体净化植物。常州环保局推广中心主任周立万介绍,这是常州首个采用原生态技术进行的河道修复工程。这条水质为劣五类的断头浜,不出两个月就能消除臭味,还市民一池碧水。
白荡浜东起京杭运河,西至南运河,长200多米。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又穿过众多居民区,陆续建设的工厂和自建民宅未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当地居民反映,除了梅雨季,这条河几乎天天黑臭,人家都讲靠河的水景房值钱,但我们却不得不筑起高高的围墙隔离臭气。
今年,常州搬迁了白荡浜周围绝大部分工厂。但由于白荡浜长期水体缺氧、氮磷超标、底泥污染严重,自净功能已经彻底丧失,为此环保部门决定独辟蹊径,在同步配套周边生活污水接管的同时,用“人工浮岛”进行生态修复,即:利用生物制剂为底泥改性,辅助人工造流器让水体流动、增氧,恢复活力,等浮岛上的植物长大后,再投入鱼类等水生动物,建立完善的水体生态循环系统。
在现场施工的技术员朱永波说,白荡浜浮岛由1400平米的“净化浮岛”和500平米的“景观浮岛”组成。我们在竹编格栅上栽种聚草、圆币草等植物,这些植物的根系对净化氮、磷成分极为有效,格栅下面还绑有尼龙制成的生物栅,可以配合吸附水中有机物。“景观浮岛”是在竹编格栅和特制泡沫上栽种菖蒲、梭鱼草、再力花等植物,不仅能靠根系净化水体,也成为河中一道独特的景观带。
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环境变化生态效应创新基地负责人李俊生博士介绍,河道整治上应遵循自然法则,用原生态的方法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治理效果。他说,不少城市在河道治污时,用防洪墙式的钢筋水泥,对河道进行硬质护岸,甚至还有水泥护堤衬底,乍一看美观干净了,但却闭塞了呼吸和毛细血管,阻止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给河流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堪培拉、日本等城市,都采用生态办法保护河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缓冲带呈现蛇形,并伴有深槽、浅滩等。这样的河道会呼吸,利用动植物和水体自身的功能净化水体,也保证了河流的水生生物生态环境,为鱼儿、青蛙、螺蛳等提供栖息、繁衍场所,形成河流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