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寿螺入侵现状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因其繁殖力强、适应性广、食性杂等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作为水生经济生物引入我国后,迅速扩散入侵,并在多个区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福寿螺不仅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导致水稻等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影响了水生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的生长繁殖。此外,福寿螺还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宿主,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二、防控研究进展
1)物理、化学和生物措施
针对福寿螺的防控,我国已经实施了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措施。
例如,通过人工捡螺、卵块铲除、河道清洁管理、天敌引入技术(如投放本地鲤鱼、青鱼等)以及使用拦截网等方法来控制福寿螺的种群数量。
同时,也有使用石灰、阿维菌素乳油、四聚乙醛颗粒剂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然而,这些措施的治理效果并不一致,有些方法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植物源生态控制技术
植物源生态控制技术因其高效、经济且对非靶细胞安全的优点,成为了防治福寿螺的研究热点。
尽管如此,大多数研究仍集中在简单的毒杀效果试验上,对于毒杀机理、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其中,“螺卵净”是这类控制技术较为成功,应用较多的植物源生态控制技术,采用“螺卵净”灭杀福寿螺及抑制卵孵化,螺卵净是由天然植物提取液结合天然矿物质复合而从的环保无污染物质,无毒无害,不伤害水体。
3)综合防控策略
为了更有效地防控福寿螺,我国采取了综合防控策略,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在水稻分蘖初期至齐穗期前每亩放入日龄20~25天的雏鸭15~20只;或在水稻返青后每亩投放规格50~80尾/公斤的青鱼、鲤鱼等鱼种300~500尾。
此外,还开展了食诱剂诱捕控制福寿螺的试验。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在福寿螺的防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注重毒杀机理、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以便开发出更为高效、环保的防控技术。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福寿螺的监测预警和检疫监管,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获得更多的信息 请致电021-6818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