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恩生态

上海圣恩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专注福寿螺防治生态技术研发与应用

服务热线:021-68188219
产品默认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福寿螺深度研究 » 福寿螺特征 » 福寿螺怎么进入中国的?

福寿螺怎么进入中国的?

福寿螺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大型淡水螺1979年,福寿螺首先被引入到中国台湾地区1981年引入中国广东省,福寿螺的入侵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对水稻等水生作物的破坏,以及对本地物种的竞争压力。


一、福寿螺首次被引入中国是为了什么目的?



福寿螺被引入中国的目的作为高蛋白经济动物进行养殖。 

福寿螺被引入中国的目的:作为高蛋白经济动物进行养殖。

1981年,福寿螺由广东省中山县的一名巴西华侨引进,最初是希望能够发展成为特种经济水产养殖品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福寿螺遭到了大量弃养,最终在自然环境中定殖并迅速扩散,成为了一种入侵物种。


二、福寿螺在中国的自然传播过程是怎样的?



1)福寿螺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作为食用螺。由于其携带寄生虫且口味不佳,市场接受度低,被养殖户弃养。

2)福寿螺具有极高的繁殖能力据统计,每年一只雌性福寿螺能产下高达2400至8700粒幼卵,而每次产卵,数量也可达到惊人的200至600粒孵化率高达90%以上。 

福寿螺具有极高的繁殖能力

在每年的4月至6月,是福寿螺的产卵高峰期,此时无论是池塘边还是田埂上,都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粉红色卵块,福寿螺依靠其强大的移动和繁殖能力,迅速扩散到江河、湖泊、稻田等水环境。

3)福寿螺能够游泳、爬行,福寿螺的卵附着在石头和水生植物上,孵化后幼螺开始四处扩散,进一步增加了其种群数量。

4)福寿螺的食性广泛,特别是对水稻的破坏性极大,它们通过啃食水稻秧苗和分蘖期的植株,严重影响粮食产量。

5)福寿螺的排泄物也会直接污染水体环境。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福寿螺在某些地区仍然持续蔓延

6)应其低温适应性的提高导致福寿螺分布和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在淮河以南大部分区域均有发现


三、福寿螺对中国本土生态环境的影响



福寿螺由于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已成为中国多个地区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入侵物种。 

福寿螺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福寿螺对中国本土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包括:

1)农业生产影响

福寿螺能够严重危害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它们通过啃食水稻秧苗、幼苗等,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减少有效穗数,从而降低产量。

2)生物多样性破坏

福寿螺与本地螺类产生竞争,可能导致本地种减少或消失。它们的食性广泛,可取食大型水生植物、浮游藻类等,干扰或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影响生态系统功能。

3)水体环境污染

福寿螺的排泄量大,会导致水体中氨氮、硝态氮和溶解性磷酸盐含量上升,溶解氧含量下降,改变水体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含量,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

 4)人类健康威胁

福寿螺是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广州管圆线虫,如果烹煮温度不够,可能引起嗜酸性脑膜炎等疾病。

5)生态景观破坏

福寿螺大量繁殖会破坏水体景观,其卵块附着在各种表面,影响水体美观和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四、对于福寿螺的治理方式


福寿螺在国内基本没有天敌,即使作为鸭子的食材,也不能大面积推广;采用药剂毒杀会破坏生态,影响其他水生动植物;人工捕杀,费时费力,有感染风险……

以上方法也是仅能杀螺或杀卵,仅漏网一只螺或卵,依然有二次爆发的风险。因此,需要采用螺卵共治的生态治理方式,通过长期控制,直至福寿螺消亡,通过螺卵净以阻止福寿螺的卵孵化,同时也能阻止福寿螺产卵,起到螺卵共治的效果。